「覺知自己的情緒是需要學習的。」

「單是能觀察出自己的情緒,就已經『向內看』邁前一大步了。」

「只有看到內在的憤怒、焦慮或憂傷,才能從情緒進入,找出我們看待事情的信念,

「也唯有找出自己的信念,才能繼續進行信念的改變,並將心安頓下來。」

「當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變了,就會發現,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的焦慮,

「......如此一來,生命主權就回到自己手上了。」

「當我們『是』喜悅與平安後,在生命中看到的,居然全都映照著內在的喜悅與平安。」

「生命是一條美麗的河,我們都是自己生命之河的河神。

「或許我們不知道生命之河將流過哪個山陵或峽谷,卻能決定河流的風格與品質。」

「每一個念頭都是能量,每一次的情緒也都是能量。」

「當我們掃除掉小我的塵垢,大我的光芒自然就四射而出了。」

 

………………………………….....................................................節錄自「靜心的優雅節奏」

 

 

身而為人,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焦慮、煩憂......吧!?

 

在我一次一次感受、觀察自己情緒的起落後,

深深發現「二元對立」的思維慣性依然是我需要再細細觀照、突破的功課,

一個個「標籤」「定義」更是自己可以再看見、再消融的限制、枷鎖、矛盾。

 

得與失、好與不好、對與不對、愛與不愛、應該與不應該、認同與不認同、自信與自卑、讚賞與否定、努力與怠惰......

 

雖然腦子裡清清楚楚「拿掉對錯」「放下是非」「超越成敗」「一切都好」......

但是,「順隨」「無為」「當下」「神奇之道」仍然是滿溢喜悅下乍現的奇蹟。

 

很喜歡王怡仁醫師曾幽默的說,

「如果我們將『癌症』的名字改成『快樂』時,

「我們內在的感受是否也會隨之不太相同呢?」 

 

小我總喜歡為這世上所有一切貼上「標籤」,

而我們便隨著這些標籤起起落落、惶惶不安!

 

聽到「蟑螂」,可能很少人會歡呼,

但是「他」的存在確有其意義與價值,

面對「國王」與「乞丐」,我們多半選擇「國王」,

聽到「蝴蝶」與「糞金龜」,我們又偏愛「蝴蝶」。

 

有些人會不斷說服自己接納孩子可以成績不好、可以多元發展......,

確又滿心期盼著孩子會念書、表現優異、成為一個活潑、可愛、充滿創意、豐沛活力的好孩子。

 

有些人不僅定義外境,為外境的人、事、物、發生貼上標籤,

也給予自己的內在情緒、感受各式各樣的定義與標籤,

甚至不僅僅希望掌控外境,也期盼掌控內在情緒感受。

 

而這一連串的期盼與掌控中,

有著多少的「要與不要」「對與不對」「好與不好」......的衝突矛盾呢?

 

在過去我尚未學習身心靈課程時,

倘若我發現自己內在萌現嫉妒難受的情緒時,

我多半是忽略、壓抑、覺得自己很糟糕或教導自己這是不好需要修正的感覺,

然後不斷說服、引導自己調整視角,轉化成擁抱寬容、欣賞他人的度量胸懷。

然而,

此刻的我明白,

這就只是自己的一個感受,

重點是嫉妒背後的信念是什麼?

 

而「靜心的優雅節奏」便是引領我們看見自己的信念的智慧。

 

無數次與「愛」、與「喜悅」、與「平安」同在的經歷,

我真的真的知道「靜心的優雅節奏」中「生命的順隨期」是一個多麼輕鬆自在美好的生命美景。

 

只是,

當我不經意的選擇了「小我」的思維,

當我未覺知的悖離了「愛」與「喜悅」的道路,

我便也悄悄地喚起內在的「痛苦之身」。

 

而唯有看顧好自己的「小我」,

以「愛」接納、擁抱所有當下真實一切,

我們也才得以與「心」與「大我」相連、合一。

 

反覆迷失又來回無數回其間的道路,

讓我確知「她」的存在。

 

通往「愛與喜悅」國度的道路是真實的「愛與喜悅」,

而「小我的思維」便是道路上的考驗與挑戰,

保持覺知、觀照「小我」,並與之同在即是我們生命無比重要的學習。

 

簡言之,

如果一個人滿溢滿溢滿溢著「愛」與「喜悅」的能量,

就無所謂「修為」了,

而自我覺知觀照,便是帶領我們邁向愛與喜悅的道路。

 

隨著自己的字字句句,

內在浮現的是這一年多學習的種種發生,

每一小段文字背後,

其實都有著許多經歷、故事、感動與心情......

 

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著無比精采豐富等待我們探險發掘的小宇宙,

非常期待和感謝自己有機會隨著參與讀書會再次深度遨遊這奧祕的世界。

arrow
arrow

    Sha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